江西   >   聚焦江西

从农村新行当透视“三农”新变化

作者:刘健、陈毓珊、郭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8-06-08 15:54:31
分享

  画家·咖啡师·移动酒席 体味新生活

从农村新行当透视“三农”新变化

  ▲在江西农村,“移动酒席”越来越受到百姓热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刘健、陈毓珊、郭强

  从江西婺源知名的村庄篁岭“晒秋”晒出“诗与乡愁”,到江西万安3D壁画绘上农民新房,追求生活品质,品味诗和远方正成为农民生活的新追求。农民画家、农民咖啡师、移动酒席等“新鲜”行当也应运而生。

  农村要有吸引力

  生活方式要更新

  白米为底,手为画笔,农作物当颜料,在饱经沧桑的徽式民居土砖外墙与晒架上、圆圆晒匾里,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组合成五星红旗、山水风光、丰收字样……这是江西婺源县篁岭古村传承500多年的“晒秋”情景。

  当地政府将旅游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一些村民被返聘回村庄拿着工资“晒秋”,从老农摇身一变成为“上班族”。

  “晒秋”这一回归农村本真生活的新行当成为一张特别的农耕文化名片,原来无人问津的古村篁岭,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城市游客来此寻找“诗与乡愁”。

  “晒秋大妈”曹秀云说:“现在每个月有2000多元工资,比以前种田轻松,赚得更多。”

  记者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提升乡村对城里人的吸引力。

  在外做了几十年铝合金生意的熊承贵捕捉到家乡的发展机会,2017年3月,他创办的“荷塘民宿”在老家南昌市湾里区太平镇开张,夏天荷花盛开时,便是他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熊承贵告诉记者,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全域旅游,为吸引大批游客来此旅游消费,各种不同风情的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在这里生根发芽。

  然而,不少想要深耕于此,又对环境不熟悉的民宿投资者发现,把一批既有经营想法又有执行力的本地村民聘为“民宿打理人”,负责前期建筑施工、与政府部门和百姓沟通、监督项目进度及后期经营管理等各方面,也不失为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

  “学绘画、喝咖啡”

  学得要像城里人一样生活

  你可能想象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庄,不仅举办过多次全国农民画展,拥有独具特色的农民画博物馆,还是全国十几所艺术院校的写生基地。

  江西省万安县拥有悠久的农民画创作历史,从2013年开始,万安陆续投入7000多万元,并请来8个农民画家打造了“田北农民画村”。

  村支书罗正辉介绍,去年一年田北画村吸引了50多万游客。大批游客不仅带火了当地的农家乐,也让一些村民放下农具,拿起画笔,当上了“农民画家”。

  村民肖群去年一年卖画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他还经常被别的村请去在墙壁上画景观画,光在墙壁上画画一年能再增加8万元左右的收入。

  “百姓的腰包鼓了,也要享受美好生活,我们农民自己的画,也能用来装点自己的家乡。”如今的田北画村,小桥流水点缀其中,500多幅巨幅农民画遍布农房的墙壁,生动地描绘着丰收的喜悦、农家的幸福。

  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新型业态培育有机结合,开拓农民“就地就近就业”门路,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不断迸发,农村人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在马鞍岭村书吧式咖啡馆里,书架和桌椅散发着木头的香味。不久前,这个距离“瓷都”景德镇市区9公里的小村庄开起了咖啡馆,村里的居民穿上白衬衫、黑皮鞋,有了稳定的工资收入,当上了“洋气”的咖啡师、服务员。

  60岁的卢小红搬回老家后惊喜地发现,“城里有的咱村里也有了,咱农民有钱了,也学会享受生活。”

  村庄里开了家咖啡馆,不少人觉得很是新鲜。当地村民说,起初以为像茶馆一样,能在里面嗑嗑瓜子、打打牌热闹热闹。

  后来才发现,屋子里面放的是轻音乐,来喝咖啡的城里人都安静优雅。每当走进来,都忍不住放轻脚步,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了。“进到这文明的地方,言行举止也得跟得上!”卢小红说。

  移动酒席、村史馆

  成为乡风文明的注脚

  原是一名木工的新余水西镇丁下村村民刘少俊不久前也干起了新行当,现在他已是镇上小有名气的“移动酒席”老板。“我开的酒店有‘车轱辘’,哪儿叫我去,我就把酒店开到哪儿。”他说。

  以前村里人办酒席,请客的人常常是忙得焦头烂额,从买菜、配菜、做饭到上菜都要请人帮忙,桌椅碗筷还要四处借,酒席过后还得把这些东西清洗干净归还回去。“一场酒席办下来,费时又费力,还欠人情,整个人都身心疲惫。”

  刘少俊告诉记者,“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可以安排服务人员带着桌椅碗筷,提供专业的上门服务。每桌每餐只收50元,租用桌椅碗筷也只需300元租金。”

  刘少俊说,一方面,“移动酒席”越来越受到热捧,高峰期一个月能接上百家订单,利润能达到上万元。另一方面,它不仅改进了传统酒席的办理模式,还使绿色、节约的“酒席新风”深入人心。

  农民的口袋鼓了之后,脑袋也要“富”起来。记者来到萍乡市芦溪县芦溪镇东阳村民俗文化展览馆门前时,吴双柔正认真的擦拭着摆放在门前的件件文物。这个昔日的老支书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这里的“村史讲解员”。

  东阳村民俗文化展览馆始建于2008年,是萍乡市建馆最早的村级民俗文化展览馆。馆内收集有农业耕作生产农具、农民起居生活用品和反映地方特色的民间手工业作品近1000余件,还有一块乾隆圣旨匾额,堪称“镇馆之宝”。自展览馆开放后,吸引了湖南、辽宁、河北等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馆内每件文物的构造用途和历史意义吴双柔都非常清楚,每当有游客参观时,他都是随叫随到,义务担当讲解员。

  他说:“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单凭村内周边环境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一个支点。以民俗文化展览馆为载体,研究本地文化,以更好地保护、展示、传承民间传统珍品,充分发挥民间文物的宣传教育功能,就是我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寻找的支点。”

  上一页123下一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分享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