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   >   聚焦江西

从农村新行当透视“三农”新变化

作者:刘健、陈毓珊、郭强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18-06-08 15:54:31
分享

  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 呼唤新生态

从农村新行当透视“三农”新变化

  ▲江西省靖安县双溪镇大桥村“认领河长”甘立林在巡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记者刘健、陈毓珊、郭强

  记者在江西采访发现,诸多农村出现了生态新行当,比如河段长、“树保姆”、保洁员、垃圾分拣员、“鸟管家”……一批新农民正在展现一种文明、绿色的“生态思维”。

  保洁员、分拣员破解“垃圾围村”

  在农村,村庄保洁员、垃圾分拣员、垃圾分类指导员等新行当不断兴起,带动乡村环境卫生的不断改善。

  江西省德兴市龙头山乡清洁办主任董维维如今有了个“气派”的头衔,就是暖水村“垃圾兑换银行”行长。

  2016年,龙头山乡暖水村设立“垃圾兑换银行”,村民用可回收或可焚烧垃圾到“银行”积分登记,凭积分兑换商品。塑料袋、旧电池、易拉罐、香烟头等不再是随手丢弃的物品,而是村民眼中的“宝贝”。在这里,一块肥皂价值80个废旧塑料袋,40个旧电池或200个香烟头。

  村民王秀英开始并不相信,她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在自家和路边收集的160个废旧塑料袋兑了两块肥皂,惊喜地说:“没想到垃圾也能换东西,以后不乱扔了,都要收集起来!”

  “垃圾围村”曾让村民苦不堪言。“以前几乎天天都要到河里去捞垃圾。”董维维说,现在只需坐等村民拎着垃圾上门。“垃圾兑换银行”的出现,成为农村环境治理的有益补充。

  走进高安市祥符镇南山村,时常看见路边摆放着绿蓝红橙四色的分类垃圾桶,村庄内外,道路两旁,难寻垃圾的踪影。

  祥符镇党委书记施志翔说,祥符镇14个行政村129个村小组共聘请了保洁员136个,每年镇里会评选出10个“最美保洁员”,67岁的南山村保洁员顾光荣就是其中之一。

  “那些只有在城里才能见到的垃圾箱、保洁员,如今在我们村里也有了!”顾光荣说,“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臭烘烘,道路脏兮兮。现在村村配了保洁员,户户都有垃圾桶,家家自扫门前雪,保洁员负责公共区域,每两天进行一次垃圾集中清运。看见村子里的环境变美,心里都敞亮了许多。”

  河段长、树保姆算好“生态大账”

  行走在江西省靖安县,时见潺潺小河,水质清澈。在宝峰镇一处河岸边,记者看到一块河长公示牌,上面除了显示该段河流的五级河长外,“认领河长”的部分尤为引人注目。它不仅包括姓名、照片,还一一列举了认领河长的五大主要职责:宣讲、巡查、记录、报告和保洁。

  江西省自2015年底在全省实施“河长制”,建立了覆盖所有水域的河长制组织体系。

  靖安县双溪镇大桥村村民甘立林是该村旁北潦河河段的“认领河长”。每天,他都要带着自制的皮划艇,骑着电动车,沿着河岸巡查,看到有漂浮物就立马下河打捞。1.5公里的河段,一河两岸,一天两次。巡查中,甘立林还要及时在易信群“靖安县河湖办”里上传图文,汇报情况。这份工作的报酬也很微薄,但是甘立林说,自己不是图这个钱,就是想要管好自家门口的河。

  而在靖安县水口乡周家村,一棵有着1100余年树龄的古罗汉松参天而立,繁茂的枝叶遮蔽了天空。今年42岁的漆家春是周家村的村支部书记,同时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便是这棵古罗汉松的“树保姆”。

  “每天都会来树下转转,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林业部门反馈。”漆家春告诉记者,“我还经常向村民们普及环保知识和生态意识,号召大家保护森林资源。”

  “为了厚植绿色生态优势,我们面向社会招募了100多名‘树保姆’,开展日常巡护、复壮管护、宣传推介等工作,让他们成为古树名木防盗防火的安全员、防病防虫的保健员、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讲员。”靖安县林业局副局长胡清国说。

  江西森林覆盖率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35.3%提升到如今的63.1%。在江西生态学会秘书长戴年华看来,江西不仅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而且百姓对绿色发展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

  护林员、“鸟管家”,新行当培育新动能

  一吨空气能值多少钱?几年前提这个问题,江西抚州市乐安县鳌溪村村民以为这是“开玩笑”。没想到,半年多前村里的碳汇项目以每吨15元的价格卖出2.1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1吨好空气,相当于当地11.5吨自来水的价格。

  走进林场,记者看到山上树木郁郁葱葱,山下湖水碧波荡漾,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这个碳汇市在当地农村催生了护林员这个新行当。因为与造林碳汇不同,森林经营碳汇要通过减少采伐,加强管护,把昔日的残次林变为如今的优质林。”

  现在,仅抚州就有5个县开发了碳汇项目,合作林地为163.2万亩,还有一些企业通过造林产生碳汇。

  赣州市宁都县小布镇陂下村村民王金生的口袋里总揣着一本黄色的小本,这本“小布镇护林日记本”记录着他每日“巡山”的足迹。王金生是小布镇的“生态护林员”,肩负着守护一方山林的重责。而正是这份工作,让原本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的他,对今后的日子有了盼头。

  近两年,江西把实现生态价值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抓住国家开展贫困人口转化为生态护林员工作的有利契机,近两年安排林业“生态护林员”1万多人。

  良好的生态,不经意就会成为一份收入来源。婺源县晓起村的“鸟管家”俞志标屋后有一棵老樟树被“鸟友”称为神树,是珍稀鸟类白腿小隼最喜爱的停歇地。俞志标家的屋顶便成了拍摄白腿小隼的最佳位置,他家仅十几平方米的屋顶平台每年接待全球“鸟友”上万人次,一年仅住宿和餐饮就收入数十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来婺源的“鸟友”达10万人次。良好的生态为婺源赢得“中国最美乡村”美誉,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168.5亿元。

  上一页123 上一页12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分享

推荐